到达云南的第二天,7月1日,我们在昆明斗南花市逛了一个上午,我还没看够花,就被急性的三水催着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他说,昆明没什么好逛的,赶紧去西双版纳吧。于是我们顾不上吃午饭,匆匆的赶往昆明南部汽车客运站。 昆明地势平坦,和共享单车多到泛滥的武汉不一样,昆明的共享单车很少,不过还是能找到。那天,我们从斗南花市出来,在路边各自找了一辆共享单车,手机开着导航,骑车去南部客运站。 刚好坐上中午12点去西双版纳景洪的班车,我本以为从昆明到景洪只要8个小时,后来证明我错了。LP书上写着要10个小时。 上了车,我既兴奋又期待,终于要去到我一直向往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热带雨林了。我们坐的是长途卧铺车,这种车我是第一次坐,我原本以为会很舒适,哪知道脱了鞋子上了车后才发现每人的空间很小,比火车卧铺还小,在火车上至少还可以走动,还能下来坐坐,但是汽车卧铺横着一排有6个铺位,分上下铺,中间的两个过道非常狭窄,且车是密闭空间,空气不流通,车里散发出汗味和臭脚的气味,让人有点不舒服。 九、十个小时的车程票价接近三百,建议不习惯坐长途卧铺车的朋友还是坐飞机比较好。反正我们晚上九点半才到西双版纳,我这一次坐怕了。 从昆明出城之后,沿途几乎都是山,山不算大,也不算小,满眼的绿,蓝天白云,阳光刺眼强烈,越是离版纳近,越能感受到热带风情,记得我们在一个叫墨江的地方停留了一会儿,看到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墨江国际双胞胎节”的招牌,我才想起以前在网上看到的墨江有很多双胞胎。 我们在车上绝大部分时间躺着,饿了啃啃白面包,渴了喝矿泉水,我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看看外面的风景,观察沿路的植被、农作物的变化,三水不是睡觉就是看小说。 路上一会儿下雨,一会儿放晴,典型的热带气候。 漫长的九个半小时终于熬过了,在快到景洪的时候,车停了下来,上来两个穿制服的边防战士,查身份证,这让我们意识到西双版纳离国门不远。 野象出没,车辆减速的警示牌竖在路边,经过了野象谷就快到景洪市区了。在灯火通明的市区,巨大的棕榈树随处可见,大象的雕塑也随处可见,过了澜沧江大桥,车子在版纳南站停了下来。 我们住在澜沧江南边,老城区,下了车又打开百度地图找住处。 这次在外远游,太依赖地图APP了。 在十点多到达去年住这国际青年旅舍后,我发现这家没有国际青年旅舍的标志,也罢,只要住得舒服就好,我们放下包,出门找吃的。 附近的小区里很多傣味烧烤摊,食材丰富,一问,荤素才一块一串,极便宜,只有大串的蔬菜稍微贵一点。那一晚,我们吃着傣味烧烤喝着啤酒好不惬意。 后来,我们在景洪市住到8号,在这个热带城市待了8天。几乎天天吃傣味烧烤,便宜又好吃。菠萝饭、柠檬香草烤鱼、包浆豆腐什么的都尝试过了。 我第一次吃香茅草烤鱼,觉得它的味道很好,让人印象深刻。烤鱼的肚子里装了很多料,外面用香茅草绑着。还有很多用芭蕉叶包着的各种包烧。 在景洪的七八天,我们去了几个大菜市场和几个大型的水果批发市场,景点只去了曼听公园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三水没去植物园,他说对植物不感兴趣。他大部分时间躺在房间里,开着空调。 景洪的绿化非常好,不愧为老牌的旅游城市,很多行道树是椰子树和棕榈树,高大的椰子树上挂满了椰子,让我每每在树下行走的时候都担心椰子会不会掉下来砸到行人。 景洪老城区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到处都有小吃店,房子不高,三水有时说,这跟漕河不是差不多嘛,我说比漕河强多了。 2号上午我们去了版纳集贸市场,色彩缤纷的热带水果和极大丰富的食材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见过的没见过的食材都整整齐齐摆放在集贸市场里,让我大开眼界。第一次看到了糯米饭原来还有这种吃法,一块钱一份,很多配菜,自己选,也很便宜,用白色透明塑料袋装着。我和三水一人买了一份,当做早餐,摊主大概看到我们是外地人,坑了我们。 各种热带水果都想尝试一下,比如释迦、山竹、榴莲、红毛丹......还有那不认识后来知道的三丫果,我买了红毛丹和三丫果,接着去看景洪应季的食材,南瓜花和南瓜的嫩尖倒不新鲜,我在阳朔菜市场就见过,但成捆的鱼腥草根(折耳根)、薄荷、长得像蛇一样长的蛇瓜,还有比南瓜小很多瓣的瓜还是第一次看到菜市场卖。有的菜摊摆着紫色的芭蕉花,还有皮上有黑点的芒果和菠萝蜜,我是一个吃货,看到新鲜的看上去很好吃的东西就想尝试。三水总是制止我。 七月的版纳是雨季,降水很多,菌子也多,都是我叫不上名字的菌子,问了摊主才知道有的叫干巴菌,有的是大名鼎鼎的牛肝菌,牛肝菌是黑色的,长得还真像牛肝呢。 我发现菜市场里竟然还有新鲜的竹笋卖,很惊讶,在蕲春,只有冬笋和春笋,从来没有在夏天看到竹笋过。可能是西双版纳的气候特殊吧,夏天也能长竹笋,后来我一个人去版纳热带植物园,在百竹园里逛的时候,发现了很多竹笋,这时才恍然大悟。 热带的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食材自然也丰富。一个普通的菜市场里琳琅满目的蔬菜瓜果、当地特产已经足够让我艳羡了。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真幸福。 我在景洪住了七八天,换了三个住处,在老城住了两天,在告庄西双景住了两天,后来在景洪市委旁边的一家酒店住了三天,以我的观察,七八月份天气炎热湿热,是版纳的旅游淡季,冬天应该会有很多游客吧。七月的住宿价格很低,吃饭如果不在告庄那边吃的话,价格不会很高。让人感觉不大方便的是景洪大街上没看到共享单车,公交线路很少。出门不是靠走就是靠打的。 当地人大多骑电动车或摩托车。感觉跟昆明差不多,清晨的昆明,大街上也是大批骑电动车上班的人群。 住在告庄西双景的好处是周边生活十分便利,在吃住方面有很多种选择,住宿性价比相对更高,告庄里有一座很高的佛塔,尖尖的顶,很有东南亚佛塔的感觉,在大佛塔的下面,就是有名的星光夜市了。 我和三水去过两次星光夜市,入夜之后,夜市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各种特色小摊都有,卖衣服的,卖工艺品的,卖水果果汁的,卖傣味烧烤的,卖泰国巴拉达的等等应有尽有,无数的小摊摆放整齐,很多打扮精致穿着傣族服装的美丽傣族女人站在自己的摊位前,都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站在高处向下看星光夜市真的像星星点点,各种香味飘进鼻子,有年轻的傣族帅哥抱着吉他弹唱动听的歌曲,在夜市的中间有傣族装扮的演员跳着傣族舞蹈,吸引了很多游人,在夜市中穿行,走走停停,也是莫大的享受。 从未见到这么大规模的夜市!从未见到这么多种类型的烧烤。走累了,走渴了,买一个大椰子喝,或是来点傣味烧烤,或吃点傣家的舂鸡脚、舂木瓜,让人没法不爱这澜沧江边的夜市。 如果你热爱美食,去星光夜市看看吧,总有一种小吃能吸引你,没尝到泰国的巴拉达感到很遗憾,还有很多美食没尝到。 后来我们搬到老城的民族体育馆对面住,那个酒店离澜沧江非常近,走路两三分钟就到了,附近有很多当地人开的小餐馆,还有卖糯米饭的傣族大姐,有卖无眼菠萝和傣族酸鱼、酸笋的老奶奶,老奶奶的菠萝卖得极便宜,五块钱能买三个,第一天住那的时候,我就买了三个菠萝,非常香甜,不用泡盐水。 版纳的气候炎热湿润,傣族人喜食酸辣,我吃的凉粉、凉面都是酸辣味的,大街小巷里的凉拌小吃摊都有舂鸡脚、舂木瓜、冰粉、西番莲汁、柠檬汁之类小吃和饮料。 吃了舂鸡脚两次,用料丰富,柠檬用来调味非常棒,健康又开胃,西番莲汁酸酸甜甜,是地道的果汁,喝了一次让人想喝第二次第三次,傣味烧烤和小吃我都喜欢,三水呢,他则喜欢吃冰粉和包浆豆腐。 冰冷这种小吃我很多年没吃过了,记忆中上一次吃冰粉还是在重庆读大学时,冰爽滑嫩,回味无穷,记得川外食堂卖得很便宜,一两块钱能买一饭盆的冰粉。冰粉这种小吃勾起了我的回忆和兴趣,打算自己动手做。 我们去了江边夜市两次,江边夜市也很大规模,沿着澜沧江摆的,卖的吃食东西和星光夜市差不多,在江边夜市,我第一次吃了菠萝饭,很香很甜,然而我不大喜欢太甜的食物。后来有当地人告诉我,在我住的酒店楼下的餐厅,菠萝饭做得很地道。 版纳很热,不过没有湖北热,三水去了曼听公园后,陪我去买了几次水果后,就不愿出门了,他说太热,想躺在空调房里,哪里都不想去,我无可奈可,想去勐海、勐腊看热带雨林的愿望都没实现。 三水说野象谷、原始森林公园、望天树景区等景点太坑,一个也不想去,于是我也没去。只去看了从前是傣王花园的曼听公园和热带植物园,不过这两个地方已经足够让我惊艳了。 在景洪的七八天,吃吃喝喝,逛逛菜市场和水果市场也算惬意,我喜欢去澜沧江边吹风,在景洪的最后一个傍晚,我独自在江边漫步的时候,发现了江边大片大片的开着粉色小球花的都是含羞草,它们像野草一样,到处蔓延,数不清的种子,我收集了一些带回了家。 总之,在西双版纳还是挺开心,在曼听公园看了鹦鹉表演,看到了大象,在版纳热带植物园看了无数的植物,开了眼界。满足了我对热带植物园的想象。 以前我以为西双版纳是一个城市,去了之后才知道它是傣族自治州,西双是十二的意思,版纳是比县小一些的行政区。景洪是版纳的首府。 相比雨季,显然冬天去西双版纳避寒是更好的选择。 ↓↓↓↓↓↓↓↓ 景洪街景 以下是西双版纳集贸市场 糯米饭摊 黄颜色的水果是三亚果,也叫木奶果 深紫色是芭蕉花 看到竹笋没? 蛇瓜蛇豆 黑色的是牛肝菌,从未吃过新鲜的 用芭蕉叶包着的长腿的菌子叫什么我不知道 曼听公园里的荷花 紫色的睡莲花 红色的鸡蛋花 曼听公园景色 曼听公园里鹦鹉表演骑车 这只鹦鹉非常想挣脱枷锁,鹦鹉的两只脚都被铁链子系着 曼听公园里的大象 旅舍里粘人的猫 这只猫看到我就会跟上跟下,非常可爱。 PS关于西双版纳今天就写这么多,以后再更新关于星光夜市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相关的图文。 燕小令赞赏 人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