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过后,在家的“百草园”里察看一下草药们的状况。碰到一条小中华石龙子在薄荷叶子底下乘凉。这种可爱的小精灵近些年来种群数量有所恢复,开始接近我小时候在田地里随处可见的情景。 可是,嗨,你兄弟呢?怎么就你孤孤单单的在这里? 红圈里就是小石龙子。真够隐蔽的哦。不过它碰到了我这个猎手就藏不住了。 近拍一下,红花酢浆草和黄花酢浆草开得正好。 我左拍拍,我右拍拍。 面对我的手机镜头,小家伙的眼神很淡定。 开始移动,一路跟拍。 菊花丛里的石龙子。 酢浆草: 释名: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气味:酸、寒、无毒。 主治: 1、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 2、二便不通。用酢浆草一把、车前草一把,共捣取汁,加砂糖一钱调服。不通可再服。 3、赤白带下。用酢浆草阴干,研为末。每取三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4、痔疮出血。用酢浆草一大把,加水二升,煮取一繁荣昌盛服下。一天服三次,有效。 5、癣疮作痒。用酢浆草涂搽,数次即愈。 6、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到痛处,有效。 学名:OxaliscorniculataLinn. 英文名:CreepingWoodsorrel,CreepingOxalis 科名:酢浆草科Oxalidaceae 多年生草本,全体有疏柔毛;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叶互生,掌状复叶有3小叶,倒心形,小叶无柄。花黄色,1至数朵组成腋生的伞形花序,萼片长圆形,顶端急尖,有柔毛;花瓣倒卵形,微向外反卷;花丝基部合生成筒状。蒴果近圆柱状,5棱,有短柔毛,成熟开裂时将种子弹出。种子小,扁卵形,红褐色,有横沟槽。花果期4—8月。 普遍分布,生于路边草丛或田野、家前屋后。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 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疾的效用,可治蛇虫蛰伤,也可治尿血、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等。 酸浆草、酸酸草、斑鸠酸、三叶酸、酸咪咪 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OxaliscorniculataL.的全草。四季可采,以夏秋有花果时采药效较好,除去泥沙,晒干。 酸,凉。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肠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 0.5~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全国中草药汇编》 另:酢浆草 酸箕(李当之《药录》),三叶酸草(《千金方》),醋母草、鸠酸草、小酸茅(《唐本草》),雀林草(《外台秘要方》),酸浆、赤孙施(《本草图经》),醋啾啾、田字草(《百一选方》),酸浆草(《履巉岩本草》),雀儿草、酸母草(《永类钤方》),酸饺草(《滇南本草》),小酸苗(《品汇精要》),酸草(《摘元方》),三叶酸、三角酸、雀儿酸(《纲目》),酸迷迷草(《纲目拾遗》),斑鸠草、酸味草(《生草药性备要》),三叶酸浆(《植物名实图考》),酸酸草(《分类草药性》),酸斑苋(《岭南采药录》),咸酸草、酸酢草(《福建民间草药》),酸得溜(《江苏植药志》),铺地莲(《南宁市药物志》),酸梅草、三叶破铜钱、黄花梅(《江西民间草药》)、老鸭咀、满天星(《广西中药志》),黄花草、六叶莲、野王瓜草、王瓜酸、冲天泡、长血草(《湖南药物志》),酸芝草、酸批子(《闽东本草》),东阳火草、水晶花(《上海常用中草药》),蒲瓜酸、鹁鸪酸(《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 酢浆草 多年生草本。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长达50厘米,上被疏长毛,节节生根。叶互生,掌状复叶,叶柄长2.5~5厘米;托叶与叶柄连生,形小;小叶3枚,倒心脏形,长达5~10毫米,无柄。花1至数朵成腋生的伞形花序,花序柄与叶柄等长;苞片线形;萼片5,花瓣5,黄色,倒卵形;雄蕊10,花丝下部联合成筒;子房心皮5,5室,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蒴果近圆柱形,长1~1.5厘米,有5棱,被柔毛,熟时裂开将种子弹出。种子小,扁卵形,褐色。花期5~7月。 生于耕地、荒地或路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茎叶含多量草酸盐。另有谓叶含柠檬酸及大量酒石酸,茎含苹果酸。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则无效;此植物据云对羊有毒。同属植物毛茛酢浆草能伤害家畜肾脏,使血中非蛋白氮明显升高。 酸,寒。 ①《唐本草》:味酸,寒,无毒。 ②《履巉岩本草》:味酸,有小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酸微涩。 《得配本草》:入手阳明、太阳经。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 ①《唐本草》:主恶疮瘸瘘捣敷之,杀诸小虫。食之解热渴。 ②《本草图经》:治妇人血结不通,净洗细研,暖酒调服之。 ③《滇南本草》:治久泻肠滑,久痢赤白,用砂糖同煎服。 ④《纲目》:主小便诸淋,赤白带下,同地钱、地龙治砂石淋;煎汤洗痔痛脱肛;捣敷汤火蛇蝎伤。 ⑤《生草药性备要》:杀螆止痛,散热消肿,理跌打,散瘀血,煲酒服;又干水止痒。 ⑥《医林纂要》:补肺泻肝,除热气,去瘀血,敛阴。 ⑦《分类草药性》:截疟塞鼻;酒炒敷鱼口。 ⑧《岭南采药录》:治麻疹,蛇毒,疥疮。 ⑨《陆川本草》:消肿止痛,去腐肉。治疮痈溃烂。 ⑩《贵阳民间药草》:清热,利尿,接骨。治尿结,黄疸。 ⑾《中国药植图鉴》:用红糖混煎服,治流火(丝虫病初期)。 ⑿《陕西植药调查》:健胃止咳。 ⒀《湖南药物志》:治发热咳嗽,心胃气痛,疮疡肿胀作痛,毒疮。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漱口。 ①治水泻:酸浆草三钱冲,加红糖蒸服。(《云南中医验方》) ②治痢疾: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湿热黄疸:酢浆草一两至一两五钱。水煎二次,分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血琳热淋:酸浆草取汁,入蜜同服。(《履巉岩本草》) ⑤治尿结尿淋:酸浆草二两,甜酒二两。共同煎水服,日服三次。(《贵阳民间药草》) ⑥治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车前草一握。捣汁入砂糖一钱,调服一盏;不通再服。(《摘元方》) ⑦治小便不通,气满闷:酸浆草一握。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酒,用甘草三寸,生姜一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圣济总录》酸浆酒) ⑧治赤白带下:三叶酸草,阴干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千金方》) ⑨治麻疹:酸味草每用二钱至三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⑩治鼻衄:鲜酢浆草杵烂,揉作小丸,塞鼻腔内。(《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吐衄:酢浆草四钱,食盐数粒。水煎服。(《闽东本草》) ⑿治疟疾:酢浆草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⒀治齿龈腐烂:鲜酢浆草和食盐少许,捣烂绞汁,用消毒棉花蘸汁,擦洗患处,一日三、五次。(《江西民间草药》) ⒁治咽喉肿痛:鲜酢浆草一至二两,食盐少许。共捣烂,用纱布包好含于口中;或煎汤漱口。并治口腔炎。(《闽东本草》) ⒂治喘咳:鲜酢浆草一两,加米少许煮服,连服三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⒃治疔疮:鲜酢浆草,和红糖少许,捣烂为泥,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⒄治乳痈:酢浆草五钱。水煎服,渣抖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⒅治腹部痈肿:鲜酢浆草二两。放碗内捣出汁,热甜酒冲,去渣服。(《江西民间草药》) ⒆治癣疮作痒:雀儿草擦之,数次即愈。(《永类钤方》) ⒇治痔:雀林草一大握,粗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一升,顿服尽,三日重作一剂。(《外台秘要方》) (21)治跌打新老损伤:一酢浆草根三钱,甜酒煎服。二鲜酢浆草四份,葱头二份,生姜一份,酒酿糟五份。同杵烂,炒热,布包熨之,俟温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 (22)治创伤青肿:鲜酢浆草二两。搓伤处;又用鲜草二两,加红糖五钱。开水炖服。(《闽东本草》) (23)治汤火伤:鲜酢浆草洗净捣烂,调麻油敷患处。(《闽东本草》) (24)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 (25)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处,有效。 南昌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