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64件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

“漆”文物篇

为加强我国珍贵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切实保证文物安全,国家文物局发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其中64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国(境)展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对此,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确定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重要文物共64件(组)。

其中也包括一些漆器文物,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下:

1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朱漆木碗:属新石器时代,食器,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口径9.2—10.6厘米,底径7.2—7.6厘米,高5.7厘米,木胎,浙江省博物馆藏。年河姆渡遗址T出土。

它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因壁厚而显得较为笨拙。口部内收、腹线较深及圈足较高的造型,也透出了几分古朴,口部的残缺更标示出岁月的沧桑,几条若隐若现的外壁腹线,使碗的整体造型呈瓜棱状,又平添了几许灵气。

木质、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为生漆。

朱漆碗的发现,说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分布于浙江宁(波)绍(兴)平原东部的一种原始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文化之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木质文物表明,宁绍平原的先祖们有着十分发达的木器制作手工业。木器广泛应用于建筑、生产及日常生活领域。独特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使这些几千年前的木质器具保存下来,因此我们才有缘得见这件貌不惊人却身价不凡的木碗。

2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属三国时期(吴),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现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

漆木屐,木胎,一对,屐板基本呈椭圆形。趾部有一穿孔,根部有二穿孔,为系绊带所用,绊带均朽不存。屐板髹黑红漆,剥落严重,残存漆皮为素面。长20.5厘米、宽8厘米、厚0.3厘米、重50克。漆木屐前面是有一个孔栓绳子,后面有两个孔作成木屐的形态。这个漆木屐和当代木屐样子差不多,在日本、韩国展出时还引起了轰动。

由此也可看出,早在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中日之间就有了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朱然墓漆木屐没有出土以前,一般认为漆木屐是日本人最早发明的,通过朱然墓漆木屐的发现,木屐在中国通过唐文化东传到日本,最后被日本逐渐使用。

3

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

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属三国时期(吴),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现藏马鞍山市博物馆。

年6月安徽马鞍山市雨山乡(现为雨山区)朱然墓出土“彩绘贵族生活图漆盘”,盘径24.8厘米,底径22.5厘米,高3.5厘米,重克。平沿直口,浅腹平底,沿与腹下各有一鎏金铜扣。盘内壁及底髹红漆,外壁及底髹黑红漆。

盘内绘十二人,分为三层。上层为宴宾图,画面五人;中间一豆形器,内有一勺,左边一男一女当是主人,一侍女立于一旁;右边是两男宾。宾主都跽坐在圆形坐垫上,似正畅谈。底座前有一矮足圆盘,上置食物。

中层也绘五人。左边是梳妆图,画中有一女子跽坐在镜架前梳妆,旁置一奁,盖已揭开;中间画对弈图,两男子分坐两边,中间置一棋盘,前有矮足圆盘,上置食物;右侧画驭鹰图,两人对坐,手臂前举,各架一鹰,中间置矮足圆盘,上置食物。以上四组活动都在室内,有门窗和屏风的设置。

下层似为出游图。画面二人,一人骑羊,一人跟于羊后,羊前有一山丘。

4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属北魏时期,年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现藏大同市博物馆。

每块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2.5厘米。漆屏风用木板制成,出土时较完整的有五块,遍读朱漆然后作画,有黄色墨书榜题和题记。屏风两面原皆有画,入葬时朝下的一面腐蚀严重,原貌难以辨别,向上一面保存较完好。

图中所示为尚能拼合的第一、第二块向上的一面。第一、二块屏风画用栏界分为四层。第一层六个人物,为帝舜格守孝道的故事;第二层三个人物为周太王妃太姜、周武王母大姐、周文王母太任的立像;第三层两个人物,为鲁师春姜及春姜女像;第四层六个人物,为班捷仔辞成帝同乘辇故事。以上故事多出自西汉刘向所著《列女传》,帝舜事迹见《史记·五帝本纪》。所画内容与汉代以历史人物故事喻世教民的传统相承袭所画人物用黑线作铁线描,脸、手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渲染,画风与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十分相似,面相则已见南朝“秀骨清相”之端倪。而以漆或油彩作画比在纸、帛上作画更为不易,可见漆工技艺高超。

这件屏风不但在当时属于上品,在现存北朝文物中也是难得的精品。与屏风同出的还有四个石雕屏趺,当初是插立屏风用的,每件边长约32厘米,高6.5厘米。屏趺雕刻极精,但内容与屏风画没有联系,均与佛教有关,说明当时北魏佛教十分兴盛。

5

彩漆木雕小座屏

彩漆木雕小座屏:属战国时期,年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通高15厘米、长51厘米、座宽12厘米、屏厚3厘米。此座屏为木质,周身髹黑漆,用朱红、灰绿、金、银等色漆彩绘。外框长方形,其中透雕和浮雕了五十一只动物,包括大蟒二十条,小蛇十七条,蛙二只,鹿、凤、雀各四只。

透雕部分由两约对称的图形组成,两组图形完全相同,构图十分稳定。每组图形都以双凤。双鹿围绕着一个中心——鸷鸟搏蛇。底部浮雕以纠结的蛇、蟒和蛇吞蛙为主要内容。除边框为直线外,鹿。凤和蛇的轮廓均为曲线,形成有动感的韵律。各种鸟。兽、蛇、蛙都以写实方法表现,但它们的动态和身上的羽毛、斑纹毕竟是理想化的,因此比自然更具有规律,也更美。如左右两只鸷鸟各衔蛇两条,我们可以想像在乌嘴下挣扎的蛇是如何丑陋,但这两条蛇都盘成对称的花结,委婉自由、玲珑剔透,是座屏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这件座屏在艺术上极为成功,历来被艺术史家看成是楚国漆工艺品的代表作。

6

战国曾侯乙墓外棺

战国曾侯乙墓外棺:属战国早期,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此外馆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器形最大、体量最重,并与金工结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纹饰和图案是该棺较为独特之处。该棺外壁以黑漆为地,上施朱彩,并以透雕、浮雕、圆雕等技法雕琢出各样纹饰。棺身上纹饰构成二十组图案,每组以阴刻的圆涡纹为中心,周边饰以朱绘龙形卷曲勾连纹。铜立柱外表施朱、黄结合的花瓣纹,铜足上为鳞纹。纹饰色彩艳丽,线条自然流畅。形制硕大,结构奇特,棺外壁漆绘各式纹饰。

其外棺采用透雕、浮雕、圆雕等技法,彩绘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用笔自然流畅,文饰有云纹、三角形纹等,尤其以龙纹变化复杂,最具特色,系铜框架里嵌厚木板构成,重七吨半外棺的装饰并不华丽,但设计者十分细心:外棺一侧的下方,还开了一个门洞,有人猜测,这也许是为了让主人的灵魂能够自由出入。

7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马王堆汉墓是中国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位于湖南长沙东郊。共3座。年发掘马王堆一号墓,一号墓墓主应是利仓妻子,下葬年代在文帝十二年以后数年至十几年间棺椁:棺椁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朱地彩绘棺

西汉(公元前—公元25年)

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长厘米,宽92厘米,通高89厘米

朱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三层,棺为梓木,通体内外髹朱漆。

外壁在朱漆上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明亮的颜色,绘出龙虎相斗、双鹿腾云、双龙穿壁,以及仙人、云气、仙鹿等,整幅画面充满海外仙山与神仙洞府神迷迷离的气氛,并以此表达吉祥升仙的主题。

黑地彩绘棺

西汉(公元前—公元25年)

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长2.56米,宽1.18米,通高1.14米

黑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二层,棺为梓木材质。

棺内涂朱漆,右侧板内壁中上部的朱漆面上,有黑漆勾出的奔马和人,笔画草率,勉强成形。棺的外表,以黑漆为地,彩绘奔放的流云,以及仙人、神怪、禽兽,构成一个奇幻的仙境。云纹的轮廓线显著高起,这是汉代新兴的堆漆装饰技法,立体感强,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仙人游乐、骑鹤持枣、怪神狩猎……好一个“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的世外桃源,其为棺右侧场面。

文章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工商注册金缮大漆工艺研究所

致力于

大漆文化传承

大漆修缮研究

金缮修复推广

金缮培训策展

国内第一家金缮修复培训机构

金缮修复原创品牌

让手艺装扮人生

让爱好燃烧激情

让艺术陶冶情操

让匠人赢得尊重

大唐漆艺坊

大漆文化传承者

金缮培训第一家

致力于漆艺原创,金缮修复

力创金缮推广,金缮修复,专业书籍,材料供应,培训研究,展示拍卖于一体的实体服务平台

大唐漆艺坊淘宝店铺:

实名搜索

我们

在大唐长安

等着您

……

分享,是一种美德

爱,就去传播

漆乐无穷

修身养性

金生有缘

缮行天下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北京治疗白癜风口碑最好的医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