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辰山植物园,是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的植物园。 辰山这个名字,据说与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有关。在董其昌的记载里曾说,之所以叫辰山,是因为辰山“在诸山之东南,次于辰位”的缘故。 记得著名作家峻青写过一篇散文,叫《秋色赋》,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辰山,就高度而言,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山。但却像所有江南的山一样,直透着一股秀俊之气。 壁立千仞,依然绿着的矮树,层叠着攀附在赭石色的岩壁上。涓涓细水,宛然流下,渐次汇合,最终合成一股珠飞激荡的清流。 不过,我看辰山,更是那一颗颗丰盈的果实,泛发出的盎然秋趣。 沿着傍山的小路,不时会看到几米高的柿子树,压了枝的果子,沉甸甸地,开始晒出红色。 山楂,虽然个头不是很大,却也争先恐后地染上了胭红。 藤架上,葫芦一天天长大了,日辉月华,渐渐勾勒出她特有的风韵体态。 这个,可不是普通的葫芦,叫“天鹅葫芦。 看上去与鹤首葫芦很像,但果皮却完全不同,凸显出标新立异的个性,像是穿了一身军人的迷彩服。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秋风细雨中,一朵朵莲花探出墨绿色水面,在萍叶的簇拥下,俏俏地绽放。 我是第一次看到,“蛇瓜”。像一条条宛然游动的蛇,垂悬在瓜架上。 蛇瓜,原产于印度。 嫩瓜细长,瓜身呈弯曲圆筒状,前端细尖,极像蛇形。千万不要小看了它,有很高的药物价值,不但能抗病毒,还能降血糖。 “老鼠瓜”,因为成熟后会变成橙红色,也叫变色瓜。 之所以有了这个名字,是因为它长了一个“尖尖的嘴”,胖乎乎的身子,再加上通体有花花绿绿斑纹,于是被“冠”上了这样一个、也不知道它自己是否喜欢的名字。 老鼠瓜也是外来客,老家在印度和马来西亚一带。除了可以做蔬菜,也有药物价值,具有祛风止痛、除湿散寒的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牙痛、泄泻、痢疾等疾病。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几丛斑竹,湘妃群袖,与紫竹邻伴。 斑竹,因其独特的外形,常常被用来加工成工艺品。元代时,一位叫柯丹邱的人,在《荆钗记·启媒》里,就曾写道用斑竹做拐杖的事:“软红泥踏青时候,试蹑青鞋,慢拖斑竹,去寻良友。” 时临中秋,近水湖畔,已是芦花漫放。 有一个成语,叫“如火如荼”,最早是用来形容军容的,后来常用于形容某种行动的规模之大和气势旺盛,这里的“荼”,指的便是秋天茅草的白花。 这个成语,来自《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辰山植物园,在这里,就连最普通的向日葵,也变得活色生香起来: 颔首低语的乡土向日葵; 充满了青春活力、如火焰般红色张扬的向日葵; 俏皮、娇小、嫩黄的向日葵…… 一排排,一片片,也在这收获的秋界里,洋溢出一派昂扬向上的生机…… 赞赏 人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