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凰坝苹果地,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苹果园,走近一瞧,一片片叶子下面,隐藏着一个个害羞的“脸蛋”。一棵棵苹果树上果实累累,绿了地头、富了百姓…… 行走于打傍村蔬菜基地,只见一排排钢架拱棚整齐排列,棚内种植的茄子、西红柿、蛇瓜、南瓜等蔬菜瓜果,长势正俏。随处能感受到现代农业律动的脚步,农民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 从神泉谷景区西游客服务中心,一条曲折蜿蜒的河流,向山谷深处延伸。河流两旁,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蓝天,白云,流水,鲜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长顺县积极探索扶贫开发路子,以产业为抓手,采取“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了“苹果路”“鸡蛋路”“蔬菜路”“旅游路”等产业路子,帮助当地群众鼓起了“钱袋子”,逐步走上了康庄大道。 年,长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为元,增长12%。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完成元;全县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品产量.49吨,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万元。 “苹果路”绿了山富了民金秋时节,秋高气爽,走进广顺镇凤凰坝苹果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上千亩的苹果园,挂着红彤彤的苹果,在枝头随风招摇,沉甸甸的压弯了枝丫,收获在望。 60多岁的何心志是苹果种植大户,他高兴地说,种植的亩苹果已经达到丰产期,正常产量可达万斤,今年由于受灾,预计产量减少了70%,按照每斤6元计算,毛收入可达万元左右。何心志算了一笔账,他的苹果60%以上是游客来采摘,其余的走电商渠道销售,或加工成其他产品。 在何心志的果园里,每天都有当地的百姓务工,正常工作每天60—70人,高峰期时每天人左右,每年仅工人工资就支出大约万元,种植户富了,群众也得到了不错的务工收入。 目前,长顺县共种植苹果7.33万亩,挂果面积1.2万亩,丰果面积余亩,产量达吨,产值约为1.08亿元,苹果种植涉及36个行政村,参与农户余户,带动了户贫困户参与,苹果产业成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夕阳产业”。 近年来,长顺县大力发展以红富士苹果为主的精品水果产业,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专家+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白云山至马路、新寨至广顺农场、长寨至白云山等公路沿线的精品苹果产业示范带,把长顺建设成为省内外乃至东南亚地区早熟苹果生产基地。同时,为积极延伸苹果产业链条,长顺还引进了苹果纸袋厂、苹果醋生产厂等企业,将苹果包装加工升级。 现在长顺苹果已经上市,除了批发商订购外,贵阳、安顺、遵义等周边县市游客自己入园采摘,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广东、江苏、上海等地。 如今,当地群众从“粮农”变成了“果农”,开上了“苹果车”,住上了“苹果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今日贫困群众的“金山银山”,变成了长顺大地的绿水青山。 “鸡蛋路”产业旺钱袋鼓走进鼓扬镇金凤关联富绿壳蛋鸡养殖场,这里山林茂盛,绿树成荫,生态环境大好,还没进入林区,远远就听到“咕咕咕”“咯咯咯”的叫声,回声萦绕在丛林中。再深入林子,便看到三三两两、结队成形的鸡群,正在树下、灌木丛中觅食…… 饲养员手提着篮子,里面装有鲜嫩的玉米,往树林走去,来到一块光秃平坦的空地中,然后拿出播放机,放了一曲《鸡叫进行曲》:“咯咯咯……咯咯咯”。随着音乐响起,鸡从四面八方飞奔过来,围着饲养员寻找食物。 据金凤关联富绿壳蛋鸡养殖场老板班送智介绍,目前,共有散养绿壳蛋鸡2.2万只,产蛋鸡1.5万只,平均每天能产多枚鸡蛋,每枚批发1.5元,主要采取线上线下、订单的方式,销往贵阳、广东、黑龙江等地。 25岁的鼓扬镇山台村格冗组贫困户杨春花,家有4口人,父亲过世得早,母亲一手把他们三个姐弟拉扯长大,生活过得有些艰辛。与她同龄的人大都出了远门打工,而杨春花却选择了在家门口就业。“我主要负责喂鸡、捡鸡蛋,活路轻松。在这里离家近,回去也方便,一个月元,挺可以的。”杨春花笑容满面的说。 近年来,长顺县不断发展壮大产业,以极具特色的绿壳土鸡蛋产业为抓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扶贫道路,带动了更多百姓务工,让他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如今,一枚枚品质上乘、绿色生态的土鸡蛋,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以及贵州电子商务云等平台的热销下,绿壳鸡蛋走出了贵州,走向了全国。仅8月初,在北京推介会上,现场了解、购买人数超过3万人,销售绿壳鸡蛋8万枚。 目前,长顺县绿壳蛋鸡存栏达万羽,出栏万羽,新增绿壳蛋鸡万羽,完成全年新增绿壳蛋鸡万羽目标任务的43%,日产绿壳鸡蛋12万枚左右,带动2万余户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蔬菜路”就业近百姓笑近年来,长顺县围绕做成贵阳市“蔬菜保供”基地的目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为当地百姓打开了致富“门路”,真正让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日子过得红火、脸上有笑容。 目前,全县蔬菜种植累计达14.78万亩(次),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83万亩次;亩规模连片种植基地53个(新建46个);亩以上的蔬菜种植基地6个,在田商品蔬菜面积达2.7万亩,涉及摆所、广顺、鼓扬等乡镇。 “王国秀,97斤;王成妹,91斤;韦二妹,84斤……”在摆所镇松港村老金坝蔬菜基地,放眼望去,豇豆挂满枝头,郁郁葱葱的全是一片令人喜悦的绿,务工群众正陆陆续续地把从地里采摘回来的豇豆托上称台,有的分拣,有的上车……一派忙碌景象。 来自基地附近的村民王成妹,正不停地忙着采摘豇豆,她的手脚十分麻利,到上午9点钟的时候,就已经摘了多斤了,按照3角钱1斤的工价来计算,已经收入45块钱。王成妹高兴地说:“在这里打工离家近,中午饭还可以回家吃,省钱又省时,很好的!” 尹云珍是代化镇打榜村的一位村民,以前一直在外务工,今年春节回家时,看到家门口建起的蔬菜基地,便萌生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想法。于是经过介绍,她正式成为了基地的员工。 “刚开始很担心技术问题,后来有老员工和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的教,现在熟悉啦,一个月下来收入可以达到元。”尹云珍乐呵呵地说,“以前在家种点田地,赚不来钱,现在公司开到家门口,不仅可以赚点盐巴钱,还能照顾到孩子,比出去打工强多啦。” 像尹云珍一样今年进入基地务工的还有30多名百姓,通过技术培训后,现在都成为了正式员工,每月下来都能拿到0多元。 这几年,长顺县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多元投入等方式,大力发展“菜园子”工程,积极发展设施蔬菜、露地蔬菜等,拓宽了当地农民就近就业的渠道,蔬菜这一绿色产业,逐渐成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支撑产业之一。 “旅游路”乡村美业态兴走进位于长顺县神泉谷景区的长寨街道永增村神泉小区,一栋栋整齐划一,具有徽派风格的建筑,彰显出现代的气息。一条清澈透明的小溪,安静地从小区穿过。如今,乡村美了,逐渐变成了景区,各种业态也随之兴了起来。 王永德是长寨街道摆塘社区中塘村小洞口组的贫困户,去年3月举家搬到神泉小区,彻底告别了穷山恶水的地方,一家人过上了新生活。“以前在家只能种点庄稼,现在搬来后,比以前强多啦。”王永德乐呵呵地说,“现在景区建成了,还可以卖点小摊摊,生活越来越好啦。” 入秋的长顺,天朗气清。走进凤凰坝生态农业体验园,独具特色的民居,整齐干净的村间小路,风光如画的山村景色,清风徐徐吹皱绿色的稻田,泛起层层波浪。乡村的美景引来游客如织,打破了村落的宁静,村庄里的农家乐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客人。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对生活的品质越来越高。香猪、火鸭、土鸡和一些蔬菜都是自己养、自己种,原生态的东西最受大城市人喜欢啦,都想来吃真正的特色农家饭。”八斤客栈老板龙小相一边做着香猪排骨一边乐呵呵地说到。 据龙小相介绍,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每天来烧烤的人达12桌,每桌收费80元,现在农家乐饭菜同时可接纳十三桌,贵阳和安顺的游客较多,闲时每天订桌量也达三四桌。 如何把旅游产业打造成长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如何抓好旅游扶贫带动?长顺县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调结构、稳增长、富百姓的重要抓手,锁定贵阳、贵安、安顺目标市场,辐射周边县市,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全省乡村休闲旅游基地。 今年上半年,长顺县共接待游客.95万人次,同比增长47.31%。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8.07万人次,同比增长32.67%;国外入境游客97人次,同比增长.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53亿元,同比增长67.59%。 作者:长顺县传媒中心龙再刚 编辑:王培韬翟清娇文静 审核:刘安军 主办:中共黔南州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推送时间:每周一至周五定时发送 投稿邮箱:qndjxck .中科发布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