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3-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这是提微知著的第10篇文章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更是阳历辰月的结束以及巳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立夏在农历上的日期并不固定,为每年四月初一前后,此因农历是阴阳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立夏三候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蝼蝈鸣

《逸周书》曰:“立夏之日,蝼蝈鸣”,又曰:“蝼蝈不鸣,水潦淫漫”。

蝼蝈是什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记录:“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

然而,按东汉郑玄的解释,“蝼蝈”为蛙类。立夏鸣据说是一种色褐黑的蛙。现代的专家也有人认为即蛙也。蛙在阳历的4月底5月初开始鸣叫,《十二月七十二候歌》中也说“立夏四月始相争,知他蝼蝈为谁鸣”。

蚯蚓出

蚯蚓,即地龙也。《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立夏时,蚯蚓出,麦子麦芒生,昼夜灌浆忙,又是好收成。雨后的蚯蚓感知温暖而出,乡间农物日日攀长,这一切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王瓜生

《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

立夏习俗

尝新

在南方,有着“立夏见三新”、“立夏尝八新”的谚语。

“三新”指的是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

“八新”则为樱桃、新笋、新花、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

樱桃,是诗人们眼中的“美人”,娇艳不可方物,更带着些我见犹怜的古典与妩媚。《忆江南》中记载:“苏州好,新夏食樱桃。异种旧传崖蜜胜,浅红新样口脂娇。小核味偏饶。”立夏时日,樱桃味美多汁,细下品尝,让人满口生津,不带有一丝让人吃不消的甜腻。樱桃的美味在传统的佳肴之中,哪怕只作为点缀,也可增色不少。

悬皂荚

旧时,人们有着门悬皂荚风俗,据《云南通志》载,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荚枝、红花于户,以厌祟;围灰墙脚以避蛇”。皂荚状若刀形,称为“悬刀”,相传可以吓跑鬼怪。立夏厌祟,门上插皂荚树枝,和红花,含有黑(水)、红(火)既济之义,将之当做厌祟之物,也用于除秽驱邪。

秤人

在立夏的时候,中午吃完饭就会有秤人的习俗。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讲着吉利话。秤人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的传说虽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

立秋的时候再称一次,看看夏季长了多少,能说明我们的(身体)情况的。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传说当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习俗在古时的一些地区很是兴盛却是无疑。

斗蛋

斗蛋。它深得人民尤其是小孩子的喜爱。每到三月初二晚上,母亲们都要为每个孩子准备好鸡蛋,一人一个网兜是少不了的。把蛋放在网兜里,小孩子们挂在脖子上。蛋的种类可以是鸡蛋、鸭蛋或者鹅蛋,而且都要染成红色,显得特别喜庆。斗蛋没有规则,但多数人在斗蛋之前都有口头协定,即是输方要把斗输的蛋献给胜方。常有大人用鹅卵石或者木头蛋哄骗小孩子与其斗蛋,虽然无赖,却也乐趣无穷。

吃蛋

立夏为什么要吃蛋呢?一种说法是,古人认为,鸡蛋溜圆,象征生活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平安。“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很多地方都有吃“立夏蛋”的习俗,是说立夏吃蛋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您可以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下方







































白癜风治疗哪里好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好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